龙腾跨境 - 跨境电商低成本出海营销网红推广干货


赛道玩家多将商品销售至北美、西欧等发达国家地区,利用亚马逊、eBay等成熟电商平台的流量、物流(如FBA)等基础,基于平台规则做深度运营。此赛道各个区域的头部电商玩家(包括本土电商)主要有:中东的Jollychic、Fordeal、Souq、Noon,印度的Club 跨境电商 Factory、FlipKart,东南亚的Lazada(被阿里收购)、Shopee、Tokopedia,非洲的Jumia、Kilimall等等,还有国内电商巨头旗下的阿里全球速卖通、京东售全球在各区域不同程度的发力。在东南亚、印度等亚马逊涉足未深的区域,阿里、京东等国内巨头的出海业务也已经逐渐发力,形成头部玩家、国内巨头、本土电商的混战,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以及时间窗口还剩下多少?


初期玩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供应链和基于电商平台的深度运营,但在GMV过亿之后大多会逐步遇到增长天花板,需要开始从渠道转向自有品牌的打造,进入更多地区的电商市场以及海外的线下渠道。此赛道玩家依据选品策略不同可主要分为两大类:泛品类大量SKU铺货,低客单价,薄利多销;限定品类,严选模式,打造自有品牌,或涉及大数据选品。其中 DTC 也成为资本最青睐的赛道,共有 跨境电商 12 个 DTC 出海项目获得融资,不过这些项目的定位和出海阶段各有不同,有的 DTC 品牌本身定位就是跨境品牌,只做海外市场,比如今年 4 亚马逊Amazon电商营销 月份获得融资的快时尚品牌「细刻」等,也有的品牌先从国内做起,海外市场销量占比不大或是刚有出海的策略,比如此前报道的健身镜品牌「Fiture」、眼镜品牌「inmix」等。


赛道玩家大多位于中东、东南亚、南亚、非洲等传统巨头涉足不深的发展中国家地区,以APP、Landing Page等形式存在,大多打全品类,以自营模式或平台化卖家开店模式运营。导读:中国的出海跨境电商发展经历了较为明显的阶段变化:从最初的兰亭集势、米兰网等公司的初露锋芒,全球速卖通上线,玩家们主要以价格优势取胜,到之后亚马逊开始布局全球,销售产品由网商、二手货源向一手货源的好产品转变,再到现在行业内不断强调大生产线向柔性制造的转变,以及移动时代到来引起的电商运营和产业链配套服务需求的改变。


初期的玩家主要在验证整体电商模型的可行性,客单价、成本结构和毛利等因素的情况能否支撑起模型运转,COD带来的拒签率和货损能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还有账期带来的现金流压力等等。塑造品牌个性,并非仅仅描述产品质量,而要首先定位目标受众,明确消费者购买的需求动机和情感诉求,研发满足目标受众需求和喜好的产品,在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传播、售后等各个环节打上符合消费者个性和气质的烙印。